可吸收颅骨锁是一种在颅脑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它主要用于颅脑手术中颅骨修复、骨折固定或移植手术后,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或不吸收的固定装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属颅骨固定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特别是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传统金属材料的长期留置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排异反应等。因此,可吸收材料的出现为颅脑外科手术提供了新的选择,并在临床上逐渐获得广泛应用。

1.生物相容性: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仅不引起排异反应,还能够与人体的组织无缝融合。常见的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酸(PGA)、聚己内酯(PCL)等,这些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在体内逐渐降解。
2.可降解性:核心特性就是其在体内的可降解性。降解的过程应当是可控的,以确保骨折愈合期间锁具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并且不干扰骨愈合过程。通常,这些材料会在几个月至一年内逐渐降解。
3.机械性能:机械性能是其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但它们在早期仍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来固定骨骼,防止术后骨移位或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可吸收材料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4.无毒性与非致敏性:除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外,所选用的材料还需要具备无毒性和非致敏性的特点。只有这些材料才能确保手术后的患者不会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5.表面特性:表面通常经过特殊设计,以增加与骨组织的结合力,促进骨愈合。表面处理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增强材料的附着力和生物活性。
可吸收颅骨锁的临床应用:
1.颅骨修复: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医生常常需要将颅骨切除或重新定位。这时,能够帮助将颅骨固定在原位,并且随着颅骨愈合,锁具能够逐渐被人体吸收,减少了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
2.颅脑外伤后的骨折固定:在处理颅脑外伤时,颅骨的骨折需要通过锁具来进行固定。能够在不影响后续恢复的情况下,有效维持骨折处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传统金属材料可能带来的排异或感染问题。
3.颅脑肿瘤手术后的骨缺损修复:一些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颅骨缺损。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使用颅骨锁帮助固定移植的骨片或支架,促进骨愈合。
4.辅助功能修复:还可用于辅助神经和血管修复。在一些复杂的颅脑手术中,医生需要修复神经和血管的同时,确保周围的骨组织稳定。可吸收材料能够在提供骨固定的同时,帮助神经和血管愈合。